🎬每週一會氧氣電影趴🎬
《小城之春》
這部1948年由費穆執導的電影,於2005年被香港電影金像獎評為「中國電影一百年最佳華語電影一百部」的第一名。
究竟其精彩何在,值得我們去深入了解。
以下分享我自己看完戲的深刻感受與思考,歡迎大家一同分享或指教~
.
在看電影時,我為了不要因為看到評論而干擾自己的首次感受,所以在看電影的前後並沒有特別找相關資料。
結果在看電影的最後我竟然哭了...為何?
我看到的是一個女人努力想逃離(逃離封建制度、禮教、思想等),甚至長出了勇氣,可惜最終仍無力掙脫的無奈。
女主角玉紋在10年前(16歲時),與自己的愛人志沈分離,後來開始八年抗戰之際,她嫁給了禮言,她努力說服自己總會愛上丈夫,沒想到第三年丈夫就病了,即便如此,她仍照料他的一切,但心中早就(或是說本來就)沒有感情,而是盡好一位妻子對於丈夫的責任罷了。
誰知道,抗戰結束後,志沈來到禮言家找禮言,玉紋就這樣莫名其妙地見到了自己的舊愛/摯愛,誰都沒想到,他們會以這種身分重逢,可惜她以不是從前的她,他現在得稱呼她大嫂了...
志沈被邀請住下來,玉紋每晚都來到志沈的房間,淡淡地談著彼此,淺淺地望著彼此,也不敢做什麼,可是兩人心裡都知道沒忘記過對方。
但問題來了...
走不走?她敢拋下一切嗎?兩人可以私奔嗎?
(故事先講到這裡...)
劇情的鋪陳,讓我們覺得女主角一步步邁向成功,也許她會像易卜生筆下的Nora一樣,成為勇敢的新女性。然而,就在所有人(觀眾)都以為她將離開時,沒有,她選擇留下,讓志沈獨自離開,而自己繼續守在病夫身邊,她真是徹徹底底地留下...
*各位試想想:
一位女人嫁給這個男人8年,他病了6年,而最後的3年夫妻都是分房睡,他們之間沒有愛,只有名份、禮教、責任...
丈夫也一直勸她離開,不想拖累她,她總說不要談這個。
這時候突然冒出了你這輩子的摯愛,你走不走?你敢走嗎?
我很認真思考了...如果是我...搞不好也不敢...
我也許勇敢,也許懦弱...
(當然,玉紋與丈夫不僅代表東方,尤其儒家傳統思想的束縛,其實還可以引申為更多更多...這可能需要每個人看完後,自己去感受與體會。)
*另外,我重看一遍時發現:
『電影的開頭,就是電影的結尾。』
是倒敘嗎?也許是。是故意的嗎?不知道...
但我認為,或許那就是一種永無止盡的循環...就像是一個圓。
女主角看似有在往前,並不斷邁步,卻發現...沒有,她回到了原點!她還是提著菜籃去買菜,她還是抓了給丈夫的藥,她還是走在那個殘破的牆頭上。
她,只能忘向遠方,那個不能觸及的遠方。
她,也就只能待在這個地方,這麼一如往常地繼續過下去...
p.s. 謝謝瞿導讓我們看了許多很棒的電影,聽著氧氣夥伴們的分享,拓展了不同的想法,真的好棒好滿足!